今早起身,望见窗外一片灰蒙蒙的天。凉风穿过半开的窗,带着独属于秋的、清清冽冽的气息。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一到秋天,心里头就像这天气,也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说不清缘由的疲惫,往事冷不丁地冒出来,心里头沉甸甸的,做事也提不起劲儿。
若你正被这般心绪困扰,我想先轻轻告诉你:这没关系,这不是你不够好,不够坚强,这只是我们的身心,在与天地万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应。
我们此刻的感受,其实早已被无数先人和现代的心理学细细描摹过。
1.古人的智慧:秋天,本该“收”着过
《黄帝内经》里说得极好:“秋三月,此谓容平……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容平”二字,最是精妙。“容”是包容,包容此刻的低回;“平”是平定,平定夏日的纷扰。 秋天不是拼命向外生长的季节,而是该把撒出去的心神一点点收回来,安安稳稳地安放在自己身上的时节。
古人笔下“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致,引发的并非全是愁苦,更有一份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洞察与怜惜。这份“悲秋”,是我们与万物同频的、珍贵的情感共鸣。
2.心理学的轻语:是身体在对你说话
而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一切都有迹可循:
天光短了: 日照时间悄悄变短,我们大脑里那管着快乐与安宁的“血清素”也会有些懈怠,而让人困倦的“褪黑素”则愈发活跃。
节奏变了: 从夏天的热烈步入秋天的沉静,生活节律本身的转换就是一种压力。加之年终将至,心头不免多了几分盘算与思量。
所以,请别责怪自己。那份莫名的倦怠,或许是身体在用最直接的方式提醒你:“该歇一歇,关照一下自己了。”
明白了这层道理,我们便无需再与情绪较劲。不妨试试这几件小事,为我们的内心“贴贴秋膘”。
别总困在四方墙壁里。挑个时间,哪怕是这样一个阴天,去公园或林间小道走走。
不必急着赶路,试着把心神都放在脚下。“沙沙”的落叶声,像是秋天独有的音乐。深深吸一口气,那是清冷中带着草木气息的味道。就这么走上一刻钟,专注于此刻的感受,心头那些缠在一起的毛线团,常常就在不知不觉中,被自然这双温柔的手轻轻理顺了。
我常常这样做,也推荐给你。认真地为自己泡一杯茶,看着热水注入,茶叶缓缓舒展,像一个小小的舞蹈。我常常这样做,也推荐给你。认真地为自己泡一杯茶,看着热水注入,茶叶缓缓舒展,像一个小小的舞蹈。
然后,用双手捧住那杯茶。别小看这个动作,掌心里传来的那份实实在在的温暖,会像一个无声的拥抱,告诉你:“我在这里,陪着你。” 这不仅是暖了手,更是直接慰藉了那颗或许有些孤单的心。
可以是一本《道德经》,也可以是一册王维的诗集。王维那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每每读来,都觉豁然开朗——路仿佛走到尽头,却原来正是看云卷云舒的开始。
轻声读出来,让自己的气息随着那些宁静而开阔的字句流动。这不仅仅是在读书,更是在与千年前通透的灵魂对话,借他们的智慧,撑开我们自己内心的天地。
说到底,秋天从不是我们的敌人。它像个老朋友,年年来访,只为提醒我们:生活需要有紧有松,心灵也需要时常打扫和滋养。
允许自己像树木一样,在秋天落下思想的黄叶,才能为来年的新绿,腾出最肥沃的土壤。
此刻,想问问你:在这个秋天,有什么是你独有的、让自己感到温暖和安定的小小仪式吗?是窝在沙发里重看一部老电影,是给远方的好友写一封手写信,还是简单地为自己煨一锅热汤?在下面留言分享给我吧,让我们彼此照亮,一起温暖地走过这个秋天。
干心理咨询这行,从 1995 年到现在,一晃三十年过去了;自己也是二级肢体残疾,所以你们说的 “难”“累”“想不通”,我多少能体会点。
不整虚的:我不懂什么 “快速治愈”,只知道心理学能帮你把心里的 “糊涂账” 理清楚,就像给生活开个小窗透透气。我能做的,就是坐在这儿听你说,陪你慢慢走,帮你别弄丢心里的那点 “稳劲儿”—— 那可是咱们过日子的底气。
2025-10-15
2025-10-08
2025-10-02
2025-09-28
2025-09-22
2025-09-21
2025-09-10
2025-09-07
2025-08-17
2025-08-16
2025-08-07
2025-08-04
2025-07-30
2025-07-05
2025-06-21
内容声明:本网站信息仅提供给您作为健康参考,请勿将它作为诊断或治疗的唯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