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开学综合症是指学生在开学前或开学初表现出的一系列负面情绪和行为反应,包括焦虑、紧张、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学生对于新环境、新人际关系的适应困难,或者是对于学业压力、时间紧迫感等问题的担忧所导致的。
学校恐怖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使学生害怕上上学,害怕学习,具有恐怖心理,故又称“恐学症”。
拒绝毒品,从青少年心理健康开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家庭教育心理顾问、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都是重要的手段。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青少年问题的出现,既与他们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快速发展的青春期,内心冲突多,情绪不稳定有关,也与个体性格特征、童年经历、家庭环境有关。青少年心理咨询师提醒各位家长,孩子如果在青春期出现一些行为变化,一定要及时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观察一下
0-9岁宝宝经历的31个敏感期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2005)进行过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精神障碍开始于14岁以前。同时研究也发现焦虑症持续一生的概率最高(28.8%),其次是破坏性行为和注意力障碍,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众多理论对儿童精神障碍的病因都有过阐述。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这些障碍主要是由儿童早期的冲突、经历或者依恋问题而导致的心 理固着或心理退行。医学理论认为,精神障碍是神经系统或者基因的原因。行为学理论认为,精神障碍是经验学习的结果。生态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在青少年人群中,常常被误诊为双相障碍和抑郁症。青少年人群中,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2%左右,双相障碍的患病率只有0.7%,而B
青少年遭遇校园霸凌,会严重其心理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危及青少年的生命,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社会和医学的进步,青少年躯体性疾病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临床实践证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行为方式与其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良好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不良的教养方式不利于青少年
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家庭中的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忙于在职场打拼,而照顾家庭及教育孩子的责任则有母亲来承担。如果男孩与父亲交往过少,则容易导致“女性化”倾向。父亲或者说男性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被逐渐弱化,甚至渐渐淡出,导致现在的男
2019 年6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了儿童及青少年抑郁障碍识别和管理指南,对5-18岁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的识别和管理做了相关建议。此指南基于阶梯式治疗模型,旨在改善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的识别和评估的状况,更好的对
考试焦虑(Test Anxiety,TA)是一种情境特异性的人格特质,表现为在面临考试或评价情境时,部分学生会表现出过度担忧、无关思维、心理混乱、紧张及相应的生理唤醒。本文详细介绍了考试焦虑测评方法。
内容声明:本网站信息仅提供给您作为健康参考,请勿将它作为诊断或治疗的唯一依据